您好,欢迎访问广州文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

媒体报道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国家级南沙新区正式起航

作者: 来源: 人气: 发表时间:2015-2-11 15:28:30

 国家级南沙新区正式起航

国新办就《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举行新闻发布会

  番禺

  大岗

  东涌

  中山

  东莞

  沙

  战略定位

  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发展规划

  南沙新区的发展规划期是2012年至2025年,发展目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从现在至2015年,形成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基本框架;2016年至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在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近批复的《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正式“揭开面纱”。这一规划的批复使广州南沙新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新区之后成为我国第6个国家级新区。

  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南沙将在社会管理方面获得体制机制创新的更大动力,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南沙定位大大提升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南沙新区发展总的战略定位是: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朱小丹说,《规划》把南沙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整个南沙的定位得以大大提升。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南沙新区是国家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科学发展水平而设立的重要的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推动珠三角发展转型、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大使命。范恒山表示,南沙新区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空间广阔,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较好,“具备在各个方面与港澳等地区全面合作的综合优势”。

  由发改委牵头协调机制

  范恒山指出,为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规划》明确提出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东省、广州市等各方参加的协调机制。而这种国家级的协调机制是此前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时所没有的。

  范恒山认为,下一步应抓紧编制相关的专项规划,抓紧制定实施细则,推动《规划》已经明确的金融、土地、海洋管理、与港澳往来便利化、社会管理等支持政策尽快落地实施。同时,按照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制定支持广州南沙新区发展的财税优惠等方面政策。

  范恒山表示,南沙新区规划建设要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权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加强与广州中心城区和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展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空间,促进大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突出加强与港澳合作。

  广东将出台扶持政策

  “除非法律规定必须掌握在省一级的,凡是可以下放给南沙新区的省一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一律下放,赋予南沙新区充分的发展自主权。”朱小丹透露,目前已经在着手研究制定广东省扶持南沙新区发展的配套政策,将出台和国家政策相配套、进一步细化的政策体系。

  “加快南沙营商环境和国际通行规则的对接,涉及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行政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广东将会形成一套配套政策,支持南沙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真正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前列。”朱小丹表示,特别是在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要争取在南沙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范。

  “南沙不要快速增加人口”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把目光落在了南沙的交通上。他说,南沙新区发展能否又好又快,交通枢纽建设是个关键。“地铁4号线南延线和地铁18号线以及快速线、深中通道、轻轨建设都在谋划中。”

  陈建华说,南沙新区提出了“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理念,“南沙不要快速增加人口,而是要从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的需求,来考虑今后人口的构成。”

  以《规划》为总纲领,整合和完善专项规划,细化国家、广东省给予南沙的政策,强化交通设施,抓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南沙新区条例立法……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丁红都给《规划》落实列出了八大要紧任务。

  ▼

  热点问答

  焦点

  1

  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如何打造?

  南沙新区如何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范恒山表示,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提法在此前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到,这次在《规划》中得到了强化和细化。他表示,国家在《规划》中已经体现的支持政策和还在研究深化的下一步支持政策,将紧紧围绕这些方面来进行。“像人员往来便利化,不仅是为了贸易的需要,也是为了共建优质生活圈的需要。”

  朱小丹透露,将把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整体纳入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广东将会密切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共同谋划粤港澳合作在南沙落地的具体项目,三地政府联手把南沙新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合作的高端平台,尤其要把南沙打造成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基地。

  “从南沙新区到香港是38海里,到澳门是41海里,中等偏快速度的船,1小时内可以到达,也就是说可以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工作圈,特别是临海方面的商务、人员往来。”陈建华这样描述南沙在粤港澳合作的未来。

  焦点

  2

  三大国家级新区如何争雄?

  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在中国东部沿海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发展引擎地区设立的又一重要的国家级新区。这三大国家级新区,在国家战略的考量上有何异同?国家赋予南沙新区的优惠政策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相比有何突破和创新?未来如何一较长短?区域板块的争雄让人颇为期待。

  范恒山说,南沙新区的比较优势不一样,国家给予的支持,除了和一般功能新区一样鼓励先行先试外,将特别重视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和科技体制创新、推进粤港澳合作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南沙新区的活力和生命力都在体制机制创新,从国家层面,我们也将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和推动南沙新区进行创新,比如建成高效管理机制、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推进科教体制创新和科技金融融合、加快创建人才特区和优化口岸通关环境等,在这些方面先行先试、开拓创新。”范恒山说。

  陈建华称,浦东新区的建设发展为南沙树立了榜样,南沙新区的建设将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地区类似功能区、新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他说,到去年底,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生产总值高达4万亿元,这也是南沙新区建设独一无二的依托。

  赋予多项先行先试政策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透露,围绕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规划》从金融、与港澳往来便利化、扩大对外开放、财税、土地管理、海洋管理、社会事业与管理服务等方面赋予南沙新区多项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在规划当中直接赋予国家一级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1

  围绕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功能定位,赋予南沙新区多项与港澳密切人员往来的便利化政策,同意增加南沙新区粤港澳直通车指标数量,允许港澳地区的建设、医疗等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持港澳地区许可(授权)机构颁发的证书,经备案或许可后在南沙新区开展相应业务。

  2

  围绕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功能定位,支持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允许在南沙新区试点开展离岸数据服务;支持南沙新区在内地金融业逐步扩大对港澳开放的过程中先行先试,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外汇管理等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在南沙新区新设金融机构,开办期货交易、信用保险、融资租赁等业务;鼓励和支持南沙新区开展国际教育合作试验,探索创新内地与港澳及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在自主招生、课程设置、学位授予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权。

  3

  围绕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功能定位,支持南沙新区建设粤港澳口岸通关合作示范区,简化南沙港区与香港葵涌码头船舶进出境手续,建设整车进口口岸;允许在南沙新区办理港澳地区航运公司所属船舶的船舶登记;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给予居留便利,制定放宽免税居留期限、往来便利化等优惠政策。

  4

  围绕打造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功能定位,赋予南沙新区开展国家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政策。借助南沙新区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探索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改革的路子,包括积极借鉴港澳的经验做法。

  5

  围绕建设我国新型城市化典范,推进行政管理、土地管理和海洋管理等政策方面,支持南沙新区积极探索。

  番禺三镇划入

  南沙扩容获批

  大岗东涌榄核并入,东莞中山不用划地

  南沙新区规划面积达803平方公里

  南方日报讯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透露,南沙新区规划面积803平方公里。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南沙区等多个官方渠道证实,此次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范围划定为:广州市沙湾水道以南区域,包括南沙街、珠江街、龙穴街、黄阁镇、横沥镇、万顷沙镇、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

  而关于要把东莞、中山部分地区划给南沙的说法,昨天也有了明确的答复:目前国家批复的规划不包括东莞、中山。广州市和南沙区相关人士对此表示,南沙新区的开发,并非通过大规模土地开发实现,而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单位用地的产出。

  据了解,划入南沙新区的三个镇都位于沙湾水道以南,其中东涌镇总面积91.6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41人,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9亿元;大岗镇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84人,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29亿元;榄核镇总面积74.4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96人,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4亿元。

  番禺这个面积786平方公里的广州辖区,将总面积达256.21平方公里的三镇划归南沙。从行政区划面积上来看,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三镇的面积相当于原番禺区面积的1/3。自此,南沙新区的总面积超过番禺、白云,在广州12区(市)中排名第四。

  那么,番禺三镇划入南沙之后,将会有什么新的规划?

  对此,广州及南沙相关人士透露,划入南沙新区后的三镇将各有所用,分别划入新规划的南沙新区各个组团。其中,东涌镇位于南沙新区北部组团,主要发展枢纽商务区、高新技术园区和汽车制造基地,大岗镇和榄核镇位于南沙新区西部组团,主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区、高端装备制造区和岭南水乡示范区,将三个镇划归南沙后,南沙新区将获得北部、西部组团实现规划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宝贵资源,有利于南沙新区根据战略定位顺利调整产业布局,从容推进科学开发,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多项先行先试政策

  赋予南沙更高定位

  ■专家解读

  专家们昨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多项先行先试政策赋予了南沙在“广东三子”(南沙、前海、横琴)中更高的定位。

  广东省社科院丁力教授说,与前海、横琴相比,南沙新区的位置、面积不同,所承载的期望值也不一样。南沙建立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不仅是广州、广东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南沙新区是中央站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的要求。”

  “我比较了南沙和前海、横琴的规划,发现南沙规划的定位高很多,亮点也更多。”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历数了《规划》的亮点:打造核心湾区、创建人才特区,众多新颖的提法令人振奋。彭澎指出,与前海和横琴相比,南沙在国际层面有着更高、更清晰的定位,其不仅是对接东盟,而且要为港澳及广大内地优势企业开拓印度洋周边国家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如此高的国际定位在之前的几个国家级新区中是绝无仅有的。

  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杨再高认为,南沙新区与前海、横琴相比,在享有国家级优惠政策上有了一定推进。另外,相比国内其他几个新区,南沙新区突出与粤港澳合作的定位,显示出未来南沙新区发展潜力优势。

  杨再高认为,总体来讲,《规划》对于推进粤港澳的交流合作具有重大意义。从港澳方面讲,这次全面合作拓宽了港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等政策,在空间上解决了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问题,为保证港澳人的优质生活提供了腹地空间。对于广州、珠三角以及广东而言,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功能定位等政策,有助于推动广州、珠三角地区及广东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更有助于加快珠三角一体化进程。

  《规划》历时一年十易其稿

  突出粤港澳合作排首位

  ■***

  南方日报讯 40多页的南沙新区规划如何炼成?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规划》用了1年的时间完成前期准备、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和批准实施五个阶段,前后十易其稿,最终形成规划终稿。

  潘建国介绍,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去年10月召开广州南沙新区开发现场会之后,广州市就启动了规划前期工作。按广州市委、市政府部署,由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为主牵头成立规划初稿起草小组,经多次密集调研、座谈等,于去年12月下旬形成了《规划初稿》,并于今年3月经省主要领导审阅同意后正式报送国家发改委。

  规划“十易其稿”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调整?潘建国介绍,十易其稿主要围绕几个思路来不断调整,其中排在首位的便是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这是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最基本依据。此外,还突出软实力建设,这是未来南沙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胆创新经济、社会、文化、城市等领域体制机制。

  链接

  南沙新区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南沙新区空间结构、高端产业、基础设施、水乡生态体系初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起步区建设初具规模,在探索粤港澳全面合作、新型城市化模式上取得显著进展。到2015年,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3%;与港澳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捷,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形成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基本框架。

  到2025年,南沙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基础设施体系更趋完善,建成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高地和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营商环境与国际和港澳全面接轨,民生福利水平和宜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左右,研发人员、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升,建设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在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